《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 林佳世子 (mobi格式 kindle电子书)

内容简介
★《兴亡的世界史》首辑第5册,葛兆光、昝涛、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80余幅图表,轻松了解奥斯曼千年史——本书延续为普通人写作的传统,充分兼顾历史的经度和制度、文化、社会的纬度,内容丰富,叙事生动,配之以大量图表,可轻松了解奥斯曼帝国的盛衰荣辱。
★从部落,到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再到“西亚病夫”一—位于亚洲另一侧的奥斯曼帝国,同样是游牧民族起家,拥有多民族多宗教的广阔疆域,维持五百年的内部和平,在近代之后经历衰落、改革与崩溃。在此意义上,它不再遥远,而是中国历史的镜像,是不可不知的参照。
★中东纷乱的根源,近代史中不可不知的重要帝国一—近代以后,维持内部多民族和平数百年的奥斯曼轰然倒下,成为“没有继承人的国家”。民族、宗教冲突四起,冲突不断。为何此前的人们能够和平相处?这些冲突的根源又在何处?
★伊斯坦布尔、大清真寺、细密画,一本书带你走遍中东的过往一—在历史中看美轮美奂的奥斯曼文化,体会过去的普通人如何在伊斯坦布尔生活。
14世纪初的游牧小国,一跃成为囊括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国。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国;1529年,它陈兵维也纳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家族和整个欧洲。
凭借官僚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维持辽阔疆域内部500年的和平,发展出绚丽多彩的奥斯曼文化。然而,随着民族时代的到来,奥斯曼体制于19世纪初期崩溃。本书从1050年的安托利亚局势讲起,直至1922苏丹国被废,娓娓道来小亚细亚半岛千年历史变动。奥斯曼帝国并非只是伊斯兰国家,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国,以及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林佳世子,1958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御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本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园人文科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中退。历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手,现为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国际学研究院教授。著作有《奥斯曼帝国的时代》,编著有《记录和表象——史料中的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研究指南》《伊斯兰·书籍的历史》等。
钟放,东北师大副教授,专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日关系、中国对日政策和现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等方向的研究。
目录
推荐序 日本学者关于奥斯曼帝国史的佳作
前言
第一章 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
建国序曲:11世纪至13世纪的安纳托利亚
奥斯曼国家的形成
第二章 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
向巴尔干进军
巴尔干的奥斯曼化
培养“苏丹的奴隶”
第三章 在苏丹麾下战斗(1450—1520)
攻陷君士坦丁堡与十八次远征
巴耶济德二世的时代
塞利姆一世的征服战
第四章 苏莱曼一世的时代(1520—1560)
“壮丽王”时代的开启
东南欧的海陆大战
对萨法维王朝的战争
法律与统治
伊斯坦布尔社会百态
第五章 奥斯曼官僚的时代(1560—1680)
官僚统治阶层的兴起
政治的乱局与归治
官僚们的政治舞台
重建财政与军人的变化
第六章 近世奥斯曼社会
生产者的世界
宗教共同体
女性的世界
帝国的诗人
第七章 繁荣中的不安(1680—1770)
战云再起
享受和平
终身包税制与阿扬的兴起
第八章 奥斯曼体制的终结(1770—1830)
走向终结的时代
界限一:在国际关系中维持领土的界限
界限二:统治正当性的动摇
界限三: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第五次俄土战争的冲击
向近代国家转换的五十年
结语 在民族国家的浪潮中
术语译注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译者后记
用户评论
作者的问题意识很强,首先驳斥了帝国起源游牧扩张说和伊斯兰圣战说,强调其是一个复合多元问题,在一个地形、民族、宗教等多因素情形下,奥斯曼是在多方角力之下逐渐兴盛起来。早期在安纳托利亚时代组成奥斯曼政权的核心阶层也有其他不同的部族和信众,改宗融入到奥斯曼政权中是很频繁的,奥斯曼民族的神话起源只是在帝国形成后的一种重塑,它实则是苏丹罗姆国政局混乱后的地方势力的重组。对巴尔干半岛作者认为其对于奥斯曼崛起有特殊地位,奥斯曼塑造了巴尔干地区的概念,并多加经营,为之后建立横跨亚欧帝国建立基础。作者认为采邑—蒂玛尔制对帝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感觉就是欧洲的骑士封地)。而帝国的奔溃介绍的就粗略了,最想看的其实俄土战争,因为涉及到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争端的历史根源,但帝国边疆太过辽阔,战事又多,作者大概难以面面俱到。
对奥斯曼帝国感兴趣不仅因为它“西亚病夫”的称号与大清组成了名义上的难兄难弟,更因为曾经帝国治下的土地如今为新闻联播最后十分钟提供了至少一半素材,追溯其根源,其衰败比强盛更有参考意义,作者开篇即强调奥斯曼既不是土耳其帝国也非伊斯兰帝国,松散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多民族国家却无法建立身份认同,作为合法性来源的伊斯兰工具只能维持强盛时的统治,当经济与军事实力衰落,庞大的征服帝国改革为时已晚,无法应对民族主义浪潮和宗教分裂,此刻必须肯定高度中央集权与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正面影响。这套书的遗憾在于出版顺序上跳开了伊斯兰的崛起,无法衔接深入理解奥斯曼统治中伊斯兰的重要作用。
#?说书# 做为横跨亚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大帝国,仅凭作者十几万字的小书,是讲不透的。好在,作者思路清晰,文案精细,将奥斯曼帝国从崛起到衰败的过程,给读者理出了个轮廓。与其他大帝国一样,奥斯曼的发展靠的就是多个民族和信仰的融合,以及优越的管理制度。因此,也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灿烂文化。但随着社会发展,制度落后了,内部改革又不成功,外交节节失利,帝国的黄昏也就来了。对后世的影响,就是今天的巴尔干火药桶。建立想象的共同体,谈何容易。奥斯曼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借鉴?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这本书还是应该就具体问题,再写得深一点。
个人认为是目前中文世界最好的奥斯曼简史。除了对奥斯曼帝国18世纪末的危机的分析欠佳,其他部分都结合了目前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很不错。写长时段的通史不容易,应该给作者credit。
对于我这种入门级读者很友好,提纲挈领,脉络比较清楚,社会生活的章节也是对各种军事政治斗争的调节。近代部分有点太过简略了,奥斯曼统治者几乎隐形了。
整体而言比较好读,大致讲述了奥斯曼帝国的起源、发展与终结,对巴尔干的历史演进与奥斯曼瓦解的原因着墨较多,也有社会史的内容。不过正如整套书给人的感觉,在窄小的篇幅中总是隐藏着一些割裂感。
兴盛衰亡,中东最统一的辉煌时期,一直尝试的转型,直到今天化为土耳其,一次不完整的殖民到再被欧洲殖民,大清国的病友,奥斯曼文明不应被总是忽略。
👉点击下载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 林佳世子 (mobi格式 kindle电子书)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